醉白池公园位于松江区,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地铁9号线直达公园大门。 醉白池原址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谷阳园,当下由外园和内园两大部分构成。内园为清顺治至康熙年间(1644—1722)由工部主事、画家顾大申在旧园址上重建,他效仿宋宰相韩琦仰慕白居易而将此园命名为“醉白池”,外园则是1958年向西扩建出来的。
七月,申城正值酷暑,闷热难当,不宜外出。偶有台风带来些许凉意,却又风雨交加,无法外出。当窗外暴雨如注,我端着相机在阳台上听着风雨声赏花拍花时,觉得杂交紫茉莉种值了;当夜半更深,我突然兴起拿起相机前往阳台,给夜色下的紫茉莉花拍了几段小视频,觉得杂交紫茉莉种得太值了!
2024年第17卷第12期来自中国科技大学赵忠教授团队的研究揭示了干细胞需通过新生WUS mRNA的去帽化来降低WUS转录本水平,促进错误折叠蛋白的清除,从而保障干细胞在高温下的存活,以应对热胁迫的生存挑战。该封面设计灵感借用了中国古典神话《西游记》的故事情节,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后被太上老君收入炼丹炉。
一年一度月季花盛开季节再次到来,5月的上海辰山植物园月季岛又披上花满园的盛装。漫步在月季花的海洋之中,淡淡的香味,鲜艳的花色,细巧的花型,相伴的蜜蜂,使人深深陶醉。 月季是蔷薇科蔷薇属的常绿或半常绿低矮灌木,以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皆能见花而得名。月季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湖面上,九曲桥蜿蜒而过,将湖面巧妙地分隔成东西两部分。桥的中部,湖心亭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站在湖心亭上,俯瞰整个鸳鸯湖,又是另一番赏荷的绝妙视角。这里的荷花似乎开得更加热烈,花朵高高挺立在水面之上,与远处的绿树、亭台楼阁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上海古猗园的夏日,一年一度的“满园荷梦"尽管有曾似相识感,但似乎总会给人带来新意,让你满意而归。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就是属于看热闹的一类,而且常乐此不疲,今年又冒着酷暑乘车2小时赶到古猗园,特地为观荷而来。 一进古猗园大门,映入眼帘即是荷花丛中放置一本巨大的书本,书中文字就是留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
经过查询比对,度娘说是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 穗状狐尾藻的花很小,以轮生方式着生在花序轴上。再仔细看看,花序轴下方先开的小花长着四片羽毛状的柱头,是雌花,而长在花序轴上方的是垂挂着黄色花药囊的雄花或者是尚未开放的雄花蕾。雌花先开,雄花后开,这和慈菇的开花方式太相似了!
五月的上海,阳光正好,正是赏花的绝佳时节。听闻上海植物园的月季园迎来了盛花期,怀着满心的期待,踏上了这场寻花之旅。 步入上海植物园,径直前往位于西南角的月季园。空气中便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丝丝缕缕,撩拨着游人的心弦,让人愈发期待园内的美景。 走进月季园,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住在楼上,可以做到不出家门,隔着玻璃窗户就能清楚地拍摄到小鸟的种种行为。拍摄不同种鸟类的行为和体态,考验着摄影者的眼力、耐心和灵活性。麻雀、乌鸫、戴胜、灰背伯劳等鸟儿数以百计的照片。对比观察鸟的各种体态和动作,竟发现可以直观、形象地诠释我们人类常用的成语。 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都有妙趣横生!
“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在大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之所需,在小学阶段是必修课。儒家注重教育,认为教育是治国理政的基础。六艺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工具,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少年时代就喜欢栀子花,喜欢栀子花的香味,喜欢在栀子花的香味下做功课。虽然栀子花的花期只有短短的两三天,到时洁白的花瓣会变成浅黄色,最终变成棕黄色,但花香如故。栀子花开花的时候,只要看见就会摘回家插在玻璃瓶里。有的时候,栀子花长在人家的院子里,善解人意的主人看你喜欢栀子花,还会帮你寻找刚开放的花朵。
一百多年前的1921年7月,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中共一大,为安全考虑最后还到嘉兴南湖红船上开会,从此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时隔一年,在距离一大会址约2公里的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又走来了一群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召开了中共二大会议。从此,党引导中华民族走上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