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冯春梅 李昌禹 易舒冉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农村公路四通八达……无论是大国重器、超级工程,还是美好生活中的点滴变化,都离不开亿万职工的劳动、创造、奉献。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会组织动员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团结拼搏、建功立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工运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我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从1922年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时的34万名会员,到目前拥有近3亿会员,中国工会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奏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坚定前行。
劳动者的荣光在奋斗中闪耀
“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今天的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时代的劳动者应以何种面貌回答时代之问?
202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推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劳动和技能竞赛提档升级,广大职工以赛促学、比学赶超,更多人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蔺金泉是国网天津城南供电公司的一名配电运维工,这些年,蔺金泉自学编程语言、大数据模型等知识和技术,和同事们一起投身开展数字创新攻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4年,蔺金泉在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获得了人工智能训练师赛项第一名。“通过比赛,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学习和进步的决心,也更加坚信人工智能在我们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将大有可为。”
为了鼓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创新创造、攻坚克难,全国总工会积极构建以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为龙头的多层级、多行业、广覆盖的竞赛体系。2021年以来,全国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参赛职工累计1.94亿人次;全国参加基层以上工会组织技能比赛的职工累计0.93亿人次,其中通过技能比赛晋升技术等级的职工累计201.8万人次。
——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过去,产业线上的工人,讲究的是熟能生巧。如今,产业工人需要边干边学,与时俱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为此,各级工会细化出台一系列行动方案,推动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加大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2024年9月,首批220名来自各地的产业工人陆续走进清华大学,参加由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满满“工业风”的课堂,成为清华园的一道别样风景。
“除了接受理论导师和技能导师的专业指导,在清华大学学习的一周里,我和不同行业的工匠们一起学习交流、协同开展项目攻关也很有收获。”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唐仁杰说。
前不久,全国总工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广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 推进产业工人学历与能力提升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打造不少于300个产业工人学历与能力提升项目,资助不少于300万名符合入学条件的产业工人……
——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024年9月29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理、桥吊专家许振超获颁“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工匠来自人民,人民培育工匠。这是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褒奖和厚爱。回顾奋斗历程,许振超说:“劳动的汗水里不光有辛苦,还有我们劳动者的智慧、希望和未来。”
近年来,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评选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向产业工人倾斜,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引领人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据统计,2018年以来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中产业工人比例均超过40%;2020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中,一线工人、企业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的71.1%。
各行各业劳动者正以干事创业的热情、拼搏向上的精神,唱响奋进新征程的劳动者之歌。
用跳跃的焊花,为大国铸重器——走进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焊工张腾蛟正在给徒弟讲解焊接技巧。作为先后完成20余项国家级重点项目的“老师傅”,张腾蛟带动青年技工,将车间管路探伤一次合格率从原来的80%提高到了98%以上。
用平凡的坚守,为大国护青山——肩挎绳索,穿行在陡峭悬崖间,李培生在黄山风景区从事环卫放绳工作26年,他和同事们一起自创工具和方法,捡拾悬崖峭壁上的垃圾和物品,用实际行动保护景区的一草一木。
用辛勤的耕耘,为大国守粮仓——“在农业技术推广岗位上,我有责任使脚下的土地成为丰收的沃土。”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王庆安在工作日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像王庆安一样的农业工作者还有很多,他们为国家粮食安全尽心尽力。
中国是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