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笃正先生与科普

银发网 2025-04-22

吴津生


  摘要: 

  

  叶笃正先生是世界气象学界屈指可数的学术巨匠之一,也是我国大气科学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代宗师。问鼎大气科学研究巅峰的同时,叶先生特别重视科普工作。他认为做好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科普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科学家要用深入浅出的话告诉公众自己在做的事情。


  

  叶笃正先生是世界气象学界屈指可数的学术巨匠之一,也是我国大气科学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代宗师,从动力气象学到气候系统、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有序活动的卓著研究工作,使其成为中国大气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掌舵人。问鼎大气科学研究巅峰的同时,叶先生特别重视科普工作。他认为做好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科普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科学家要用深入浅出的话告诉公众自己在做的事情。


  2006年初,北京气象学会王金英秘书长找到我,希望叶先生能和北京市多所中学的中学生进行一次“大手拉小手--科学家和我们在一起”的科普座谈活动。当时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刚闭幕不久,叶先生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活动很多,但90岁高龄的老人欣然同意。叶先生亲切地对青少年寄语:要创新、爱国,要有团队精神,要尊重权威,更要超越权威。在座谈中,叶先生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提问,详细而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同学们对富有极高科学素养的叶先生心生敬意的同时,对这位知识渊博、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倍感亲切。有两名同学禁不住向仰慕已久的叶爷爷提出拥抱的建议,叶老非常开心地欣然接受。


  20世纪80年代初叶先生主持中国气象学会工作期间,非常注重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叶先生提出,要用对待科研项目那样的态度来做好气象科普工作,特别是要从青少年的特点出发,发展气象科普事业。为此,中国气象学会推出了面向全社会的系列化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建立了气象科普工作委员会,创办了《气象知识》杂志,编辑出版了“气象知识丛书”,召开了全国气象科普创作会议和工作会议等,就提高对科普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气象科普组织体系的形成,以及开展科普工作的形式、途径和基本任务等,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框架。之后,中国气象学会着力打造世界气象日、气象夏令营等科普品牌活动。这些做法一直延续至今,为中国气象学会的科普工作始终走在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简称中国科协)所属各全国学会的前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叶先生和张丕远合作撰写了一本名为“全球气候及其变化”的科普书稿。初稿完成后,叶先生认为与科普书的要求尚有差距,科普性还不够,就请周家斌加入写作,周家斌写出第二稿并把书名改成“需要精心呵护的气候”,在叶先生主持下进行讨论并修改,成为第三稿。叶先生仍不满意,于是又在他的主持下修改出第四稿。修改工作又进行了一年左右,直至写出第八稿,叶先生才认为可以了,送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既介绍了天气和气候的一般知识,谈到祖先对气候的认识,又讲述了气候变化及其原因,强调了人类活动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问题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该书想要表达的理念是:人类应该认识到,十分脆弱的气候迫切需要人类的呵护,而且是非常精心的呵护。叶先生认为,科普书第一要准确;第二要先进,要容纳最新的科技成果;第三要有趣味性。在创作《需要精心呵护的气候》这本科普书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了这三点。例如,书中谈到,有人说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烧煤释放出二氧化碳造成的,这样说不够准确,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变暖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人的影响,也有自然变化的成分,其中人的影响不可忽视。该书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和有关方面好评,并获得“科学时报读书杯”科学普及·科学文化(2004年)原创奖。


  2005年,包括《需要精心呵护的气候》在内的“院士科普书系”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之后,叶笃正与周家斌又创作了《气象预报怎么做如何用》等科普图书。叶笃正先生对科普工作的重视,成为他科学生涯的亮点之一。


  注:吴津生,71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源自:《我心向党 科学报国 - 科学家精神在这里闪光》,科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