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堂
摘要:
华寿俊和王士珍在就读浙江杭州之江大学时相识、相爱,结为夫妻,后共同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他们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是受人尊敬的老一代科学家。
华寿俊和王士珍在就读浙江杭州之江大学时相识、相爱,结为夫妻,后共同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华寿俊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简称化学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等职;王士珍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他们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是受人尊敬的老一代科学家。这里,就新中国成立前他们在边区共同搞科研的事情讲两个小故事。
马兰草纸的故事
1937年后,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边区政府和军队的规模不断壮大,需求越来越多。其中的重要资源--印刷纸张,成为紧缺物资。当时,边区的印刷纸张原料主要是废麻袋,产量少且质量粗糙,很难用于印刷。
1940年,组织安排华寿俊同志到振华纸厂工作,担任技师、工务科长,任务就是改良印刷纸张的质量,为边区文件、新闻刊物、教学书本的印刷用纸排忧解难。
华寿俊是和妻子王士珍一起过去的,他们共同开展了改良印刷纸张的工作。经过反复考察、研究、试验,他们认为制造高质量的纸张,首先要解决的是原料问题。陕北的树木较少,而且木浆制纸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用农作物做原料,其纤维的强度太低,难以达到要求。他们走遍了陕北的山山水水,采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植物做原料,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但都感到不理想。
一天,王士珍在和陕北老百姓的接触中发现了当地特有的一种草--马兰草。马兰草被当地老百姓唤作“扯倒驴”。这是由于它的纤维非常坚韧,毛驴的腿脚如被它缠住,想脱身是比较困难的。
王士珍立即将这一发现告知华寿俊。他们立即对马兰草进行了采集、分析、实验。实验结果使华寿俊夫妇喜出望外。他们从数据中得知,马兰草的特点是喜阳耐旱,非常适应陕北的气候。他们还从老百姓那里了解到,牲畜不吃马兰草,因此马兰草长得蓬蓬密密,到处都是。华寿俊夫妇认为,马兰草的纤维强度非常高,如果把马兰草用作纸张的原料,不但成本低廉,而且来源丰富。于是他们立即把马兰草用于造纸工艺原料,投入实验、试制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实验、改进,再实验、再改进,华寿俊夫妇终于成功了。用马兰草做原料制作出来的纸张效果相当好,使边区印刷文件、书本等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于是,边区政府在延安紫坊沟建立了造纸厂,又在南泥湾等多处建立了几家造纸厂。从此,陕北告别了缺纸和劣质纸的历史。这就是当时流行在边区著名的“马兰草纸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但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也为华寿俊同志赢来了“劳动英雄”的称号。
华寿俊同志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授予“劳动英雄”的称号,并得到朱德总司令的接见与表彰。朱总司令是在家里单独接见华寿俊的。当时,朱总司令与华寿俊谈话,康克清同志在旁边用一只小榔头砸核桃给他们吃,还一起拉了一会儿家常话。朱总司令给康克清介绍华寿俊时非常高兴地说:“这是我们的发明家。”朱总司令接见华寿俊时,希望他能解决三个问题,即军粮(详细询问了军用压缩食品的制作方法)、军火制作和改造军装,并特别叮咛华寿俊从现在开始就要考虑我们建立政权后新中国需要建立的国家科学体系问题。
在中央领导的鼓励下,华寿俊又研制出解决军粮、军火、军装等的工艺。特别是用槐树叶和植物种子等原料配制出黄、红、蓝等近十种染料,使边区战士穿上了黄色军装,换掉了灰色军装。由于延安的战士穿上了黄色军装,其他地区的战士仍然穿着灰色军装,战士们戏称延安的部队为“黄八路”,其他地区的部队为“灰八路”。
边区钞票纸的由来
1943年,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管理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建立了很多地区政府,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拥有自己的货币系统。由于华寿俊解决了边区印刷纸张的问题,组织上向华寿俊下达了制造钞票纸的任务。
按照当时的条件,制造高级的钞票纸,从原料到制造技术的要求都相当高,且在国民党各方面的封锁之下,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当时,由于国民党进攻延安,华寿俊夫妇转移到张家口。华寿俊领导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实验,失败,再实验,反复研究,反复攻关。
也是凑巧,在张家口又演绎出一个故事来。
如果说在解决边区印刷纸张问题时有王士珍女士的一份功劳,那么在解决钞票纸的问题上,王士珍的功劳也是意义非凡。
正当华寿俊研制钞票纸遇到重重困难之时,张家口有一位日本妇女生孩子时难产,她的丈夫深更半夜求助于王士珍同志。王士珍虽然痛恨侵华战争中的日本侵略者,但作为一个已有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位善良的中国女性,她认为日本民众与日本政府是有区别的。因此,她没有回绝求助者的请求,而是义无反顾地去为这位日本妇女接了生,并且使孩子顺利地出生。日本夫妇对此由衷感激。这对日本夫妇的邻居正好是一位日本造纸工程师,王士珍立即把这一情况告知华寿俊。华寿俊马上行动,在这对被帮助过的日本夫妇的介绍下,把日本工程师请到单位参加研制工作。通过艰苦努力地工作,终于顺利、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且使钞票纸的制造工作大大缩短了时间。为了表彰华寿俊的突出贡献,在1944年5月的延安边区职工代表大会上,他被授予“甲等劳动英雄”称号。
注:李喜堂,71岁,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六级职员。
源自:《我心向党 科学报国 - 科学家精神在这里闪光》,科学出版社,2021